議會發言:幫助中產

主席,我動議通過印載於議程內的議案。

 

之前立法會提出的議案大多數以扶助基層為主,較少關注到中產的需要,所以我今天提出“幫助中產”的議案,將中產的聲音帶入議會,希望政府不要再長期忽略中產的需要。

 

今天香港的中產家庭生活得很不開心。嶺南大學最近的“快樂指數調查”就指出,月入3萬元至4萬元的“夾心家庭”最不快樂。再生會的“精神健康調查”亦顯示,家庭月入25,000元至3萬元的中產人士出現焦慮的問題相當嚴重,當中近九成半人認為房屋支援不足,自我形象低落。

 

香港中產家庭這麼不開心,因為生活壓力很大,又看不到出路。年輕中產有上不到樓又上不到位的壓力;中年中產面對“上有老、下有少”扶老攜幼的沉重生活壓力;做生意的中產就面對經營越來越困難的壓力。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中產需要政府有短、中、長期的措施幫助。我希望下月的財政預算案會提供短期的各項稅務優惠,減輕中產壓力;中、長期加大力度發展經濟,扶助中小企,將香港發展成為一個家庭友善及宜居的城市,回應中產在住屋、醫療、交通、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香港的工作人口有四成人需要繳交薪俸稅,這些納稅人大部分都是中產人士,而月入1萬元至4萬元的邊緣中產家庭佔香港整體住戶的55%,超過130萬戶。如果包括月入4萬元至55,000元的23萬戶中產家庭,香港的中產階層住戶便有150萬戶,相當於全港六成五的住戶。中產階層是我們社會和經濟的支柱,但一向“交稅多,福利少”,長期感到被政府忽略,日積月累便變成許多怨氣,對香港的長遠穩定發展是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香港中產一向習慣自食其力,自己拼搏,辛苦捱都是想看到有合理的回報。我們想看到香港有發展,自己有機會、有前景,可以向上流動,可以做生意,可以發展個人事業。大部分中產年輕時已經開始拼命讀書,出來工作就更拼搏,捱更抵夜,目的便是希望向上流動,改善家人的生活,令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但是,近年的香港,向上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反而越來越多人向下流動。樓價及物價升得太快,快到追不到,不但無機會細屋換大屋,亦越來越直接影響營商環境,高層職位亦收縮,創業成本又過高。不少中產月入數萬元,外表好像很風光,但生活負擔沉重,代理主席,他們說:“氣也透不到”,生活質素亦越來越差。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也希望好好地照顧家中的老人家,家人如果病了,能力可以應付的話,都想他們可以得到較快、較好的醫療服務,但私家醫生的收費非常昂貴。現在很多老人家都有高血壓的問題,倒霉的話,中風入院做“通波仔”手術,動輒數十萬元支出。如果病情嚴重,要負擔長期護理的費用,辛辛苦苦儲蓄的金錢便一次過花光。

 

我最近有一位朋友,本來是中產的小康家庭,但不幸一年之內他的父母先後中風入院。一個全身癱瘓,要到處張羅找加護宿位,找不到家附近的,結果要找很遠地方的。另一位又半身癱瘓,雖然可以留在家中照顧,但又要聘請看護貼身照顧。家庭突然遭逢巨變,醫療開支龐大,他四成收入又一定要用來供樓,一方面天天奔波照顧老人家,另一方面又擔心前景,擔心失業令經濟陷入困境,生活質素大減,心力交瘁,壓力“爆煲”。

 

單舉一個例子,可能大家還未感受到中產的壓力。不如我們一起計算一下,一個月入6萬元的中產家庭,兩夫婦都出外工作,他們有兩名子女分別讀幼稚園和直資小學,兩夫婦的父母都健在,老人家長期患病,少不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一家人每月開支大約如下:供樓約2萬元;子女學費、書簿費、課外活動費共八千多元;照顧父母的生活費、醫療費最少一萬多元;交通費五千多元;膳食開支最少九千多元,總共都已經差不多6萬元,還未計水、電、煤、管理費和衣服鞋襪等雜項開支,他們怎會有多餘錢買保險和做其他事情呢?可以想像,他們的生活壓力多大!這便是真實中產的寫照。

 

代理主席,我亦特別關心在職母親的問題。香港很多中產的婦女,擁有不錯的學歷和工作能力,可惜,由於房子太小,全家住在只有數百平方呎的地方,沒有多餘空間給“工人姐姐”同住,所以他們惟有放棄工作留在家中照顧子女,白白浪費她們可以貢獻社會的生產力。有些母親無法放棄工作,便用盡方法找人照顧子女,例如把子女放在補習社或親戚朋友家中,等下班才接回,身心疲累,他們怎會有精力教導子女呢?

 

至於單身中產,大家以為他們無牽無掛很輕鬆,事實上,他們為了爭取向上流動的機會和保持競爭力,要不斷進修,參加不同的專業考試,自我增值,甚至十多二十萬元讀多一個學位。另一方面,香港樓價近年又持續高企,單身中產無論多努力儲蓄,都無辦法追到樓價的升幅,想和另一半組織二人世界很艱難。於是,近年出現一些怪現象,便是新婚夫婦竟然各自繼續和自己的父母同住,所以我們有些朋友索性放棄結婚。

 

在香港做生意的中產又如何?他們很多都是中小企的老闆,當然希望在香港經營和建立事業。可惜,香港現時經濟發展日漸成熟,市場又小,拓展空間受到限制,而且地價租金不斷上升,經營環境越來越困難。他們又把握不到發展內地的機會,想開拓海外市場,都是遙不可及。政府不是沒有支援,但提供的支援或資助實在十分不足夠,令他們根本看不到未來的前景,很彷徨。

 

代理主席,香港的中產都熱愛香港,希望香港好,否則他們大可選擇移民到其他地方。他們希望看到的政府是一個有承擔、有遠見的政府,公共資源應用得其所,應省得省,應花則花,可以帶領香港向前走,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報的,香港是有發展機會的,即使今天沒有或不足夠,都要知道何時會有。對社會有需要的人提供適時的紓困措施,他們當然會支持,但政府亦應該制訂措施和投入資源,支援中小企、發展經濟和改善環境,為中產和夾心階層減輕經濟負擔。否則中產便會覺得交稅交得不值得,怨氣便越來越重。

 

所以,政府剛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應該制訂全面的經濟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並對重點扶持的產業提供支援,包括作出直接投資、給予稅務優惠,以及為企業的品牌發展和技術創新研發提供配對基金。同時,應積極發展高增值行業,大力將政府投資研發的總開支提升,亦需要致力吸引國際公司在港設立研發基地和總部,並與深圳合作,共同建立創新中心,大力扶助香港企業開拓內地市場。

 

民建聯認為,政府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應該透過短期稅務減免措施,來支援中產階層市民,例如引進富彈性的供養父母免稅制度,讓子女可以攤分或獲得多過一位長輩的供養免稅額。政府亦應該按通脹增加供養父母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子女教育開支扣稅額、個人進修開支扣稅額、持續進修基金發還款項上限,並應考慮加入父母醫療開支扣稅額、減免差餉和地租等,以減輕中產的生活和經濟壓力。

 

除了短期紓緩措施,中、長期政策規劃亦是必需的。代理主席,我建議政府應該將家庭友善政策列入其施政綱領中,施行各項政策時都要考慮家庭的需要,令本港家庭可以與父母同住,真正扶老攜幼。現時香港的家居,大部分連想把輪椅推進洗手間也做不到,家居設計沒有考慮長者的需要。要發展香港成為家庭友善的城市,除了少數改善中的公共設施之外,整體城市和樓宇設計都要進一步考慮跨代家庭的需要。

 

此外,政府亦應全面推動家庭友善的政策,除了推動僱傭方面的5天工作制、彈性上班時間、盡快立法制訂男士有薪侍產假等措施外,亦可考慮推出家庭套票,鼓勵家庭參加康文署的活動,同時擴大社區幼兒託管服務,包括增加託管名額、資助社企開辦託兒服務、設立社區緊急暫託服務等,均可幫助家庭和婦女。亦應該將長者政策和家庭友善政策合併一起考慮和規劃,在房屋、醫療、交通和社區配套等方面都要兼顧家庭的需求。

 

中產不斷努力,都是希望可以改善生活環境,政府應盡快落實增加土地供應,穩定樓價、物價、交通費和公共開支,以及在各區增建更多文娛康樂設施,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代理主席,稍後民建聯的議員會繼續說明我們其他的相關看法和建議。相信其他同事稍後也會有很多意見,我們亦希望聽到他們的建議,我在總結發言時會再一併作出回應。

 

我謹此陳辭,提出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