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手機假訊息
智能手機即時通訊軟件使用調查
新聞稿(共6頁)
2014.06.29
背景
隨著近年智能手機的普及,安裝在智能手機的即時通訊軟件(譬如:Whatsapp、微信等)也逐漸成為市民的主要通訊工具。然而,這些科技進步帶給市民方便的同時,也令謠言散播得更快。有見及此,民建聯展開了相關的調查。
1.調查研究方式
1.1民建聯於2014年05月26日至05月31日期間,以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共成功訪問了1117位市民。(詳見附件1)
1.2民建聯葛珮帆議員於2014年05月25日向警方查詢有關智能手機及即時通訊軟件流傳假消息的問題並於5月29日收到回覆。
1.3 民建聯於2014年05月向數間曾經涉及網上假消息的商戶查詢並且得到部分回覆。(按商戶要求不公開其身份)
2.問卷調查結果
2.1. 58%的受訪者有使用過智能手機的即時通訊軟件。
2.2. 有使用即時通訊軟件的受訪者在收到別人傳來的消息後有65%會轉發出去 (當中14%的人是一定會轉發出去),33%不會轉發,2%表示從未收過。
2.3. 轉發的受訪者當中8%轉發前不會核實,34%有時會核實,58%多數會核實。
2.4. 66%的即時通訊軟件用家有收過別人轉傳的假消息,23%未收過,11%不清楚自己是否曾經收過假消息。
2.5. 全部受訪者中(包括沒有使用過即時通訊軟件的受訪者)38%認為智能手機傳播假消息的情況嚴重,26%認為不嚴重,餘下36%沒有意見。
2.6. 全部受訪者中53%認為智能手機轉發其他人製造的假消息有刑事責任,12%認為沒有,35%不知道究竟有沒有刑責。
3.近年在香港即時通訊軟件廣傳的部分謠言
日期 |
流傳事件 |
回應 |
Jun-14 |
港幣$100 $50 $20偽鈔湧現 |
警方消息則表示,近日只檢獲一、兩張懷疑一百元偽鈔,且是不同號碼,有關出現大批「同巴」假一百元紙幣,甚至假五十及二十元紙幣的消息不真確 |
May-14 |
「Haagen-Dazs送coupon」的網站是盜取市民資料的假網站 |
Haagen-Dazs證實優惠券推廣是「真事」 |
May-14 |
機密情報:有一班維吾爾族人會在荃灣及旺角斬人,提醒市民要小心 |
警方發言人表示,沒有具體情報顯示香港可能成為恐怖襲擊目標 |
Apr-14 |
美心集團位於大埔的西餅廠於三日前爆屎渠,食材已被污染 |
美心澄清只是有沙井出現阻塞,強調事件不實,純屬流言,將保留追究權利 |
Apr-14 |
在稻香購買白切雞後,翌日雞身表面呈瘀藍色,疑為「打針雞」 |
稻香發聲明指,集團未曾使用「打針催生雞」,認為事件屬惡意中傷,已報警處理 |
Jul-13 |
早前流傳的八達通「回水」網站是假官方網站,登入過的市民其自動增值八達通卡可能被盜用 |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發言人澄清,有關訊息並非事實且毫無根據,暫無發現任何該公司的虛假網站 |
Jul-13 |
百佳「易賞錢」卡將於下月取消 |
百佳澄清訊息為失實流言,公司絕不會提前積分到期日,決定就有人散布謠言報警。警方發言人稱會了解事件 |
May-13 |
WhatsApp在開始需要先付費才能用,並聲稱每月收費25元,「無綫新聞都播了」 |
與事實不符 |
Mar-13 |
電器家具連鎖店DSC德爾斯將「全線執笠」 |
DSC德爾斯即時召開緊急會議,向員工了解及徵詢律師意見,並且到觀塘警署報案,但警方以民事案件為由不受理。DSC德爾斯強調公司財政健全,並譴責散播謠言者,強調會循法律途徑追究 |
Feb-13 |
香港發現新沙士個案 |
醫院管理局已報警。警方發言人表示,警方接獲相關部門及市民報告,指疑有人在社交媒體發布懷疑虛假訊息,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人員正跟進事件,暫時無人被捕 |
Feb-13 |
政府推出進一步遏抑過熱樓市措施 |
地產代理監管局發聲明指正了解事件,並會嚴肅跟進 |
Dec-12 |
逾百食肆疑用本港油商疑製造的「地溝油」 |
多間受牽連食肆澄清並無使用「地溝油」或不合格的食油 |
4. 警方回覆
民建聯葛珮帆議員於2014年5月25日向警方查詢製造假消息再透過即時通訊軟件散佈及轉傳是否觸犯香港法例?如有的話,過去五年檢控數字是多少?警方回覆原文如下:
5.分析
5.1 市民
目前智能手機及其即時通訊軟件已經在香港相當普及(根據Google 2013年8月發表的報告,2013年首季本港智能手機普及率達63%)。當今傳播消息的媒介已經從短訊,網上討論區進一步發展到即時通訊軟件。按調查所得,三分之二的受訪用家會將收到的消息轉傳,然而他們當中只有58%多數會先核實才轉發。這些統計數據加上智能手機即時通訊軟件的強大轉傳功能,解釋了為什麼一些謠言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廣傳,造成對市民及商戶的不便,引起關注。
5.2 商業機構及警方
根據統計,大部分受謠言影響的持份者都聲稱會追究或已經報警處理。然而根據傳媒報道,至今未有任何人需要在民事或刑事方面為在第3點列表中的謠言負責。這很容易造成錯覺造謠者無需負責及警方不會認真追查而令問題進一步惡化。
6.建議
6.1 政府
有見謠言經智能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散佈時有發生,政府有必要加強市民教育宣傳,包括:製作宣傳片提醒市民製造謠言所需負的刑事和民事責任,教育市民在收到轉傳的消息後必須認真核實等。
此外,政府也需要設立機制密切留意網上及智能手機流傳的消息,制定應變措施,及時澄清與政府有關或市民關切的謠言,例如:治安問題、傳染病、假幣等。
6.2 市民
民建聯提醒市民所有智能手機上的行為是能夠被追查出根源的,通過智能手機即時通訊軟件製造或轉傳假消息有機會負上刑事和民事責任。所以每當收到別人轉傳來的消息時,務必【停一停 諗一諗】。
6.3 軟件供應商
要求軟件供應商提供舉報機制,並鼓勵使用者舉報。 若收到舉報,應主動跟進,若確實有假訊息應採取有效措施停止。
6.4 各機構
若發現有人冒充機構發放假消息,應主動發出澄清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