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為民 化解矛盾
民建聯對2019/20年度施政報告的期望
六月的修例風波,令社會陷入嚴重的內耗、混亂及撕裂,元氣大傷。 是次風波雖然由修例爭議而起,但並未因修例工作終止而結束。 修例風波凸顯出社會潛藏著重大而深層的矛盾及問題, 過往一直未有積極去緩解,結果在修例爭議的誘發下, 出現民怨整體大爆發。外圍方面, 香港屬高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系,易受外圍經濟環境影響, 在中美貿易磨擦升級,以至環球保護主義抬頭下, 經濟前景同樣充滿挑戰及隱藏危機,急需政府作出應對。
面對內外危機,政府必需有釜底抽薪的決心、迎難而上的勇氣, 從根本著手作出變革,包括:改變政府的施政風格、 調整公共財政的理財哲學,提高部門協作及行政效率,於房屋、 土地、教育、福利醫療等政策作改革, 才可重建社會信任及管治威信,並力求在短期內治標, 中長期邁向治本。
為此,我們就來年度施政報告,分七個範疇, 共提出逾100項建議,重點包括:
重建理性溝通平台
1. 重建與社會理性對話的平台,線上線下與社會各界、 不同持份者真誠溝通。
2. 成立專職隊伍加強與年輕人溝通,包括主動進入校園解釋政府工作, 與青年對話及聆聽青年的聲音。
3. 儘快物色新聞統籌專員,以重整及統籌新聞資訊和公共關係策略; 檢討政府新聞處的職能及架構, 強化政府新聞資訊傳遞及政府政策的宣傳效率。
加快土地房屋供應
4. 改革「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 統籌土地發展工作。
5. 積極推動新發展區及公營房屋項目的規劃,並按《收回土地條例》 賦予的權力,徵收發展所需的土地。
6. 研究將預留予迪士尼樂園作第二期發展的土地改作公營房屋發展。
7. 檢討《長遠房屋策略》,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將公屋興建量與「 三年上樓」目標掛鈎,並依此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
8. 由政府委託房委會或房協,在合適的政府土地直接提供過渡性房屋。
9. 在符合特定條件下, 寬免真正首置而自住買家提供物業印花稅及按揭保險費, 以減低真正用家的置業成本。
10. 按原有優惠和保障推售現存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及「 可租可買計劃」單位,並研究推出覆蓋其他出租公屋單位的新「 租置計劃」。
應對經濟風險
11. 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及香港按掲證券公司「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特別優惠措施。
12. 按2011年「6000元計劃」的方式, 向每位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不少於8000元, 以紓解民困。
照顧基層減輕負擔
13. 將所有分間出租(俗稱「劏房」)的住宅單位納入租務管制, 保障租戶的權益。
14. 推行「租金津貼」及設立「租金扣稅額」, 以紓緩租戶租金壓力。
15. 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門檻,由現時400元降低至200元。
16. 延長公屋租金的調整周期,由兩年一檢改為三年一檢, 紓緩加租壓力。
關懷銀齡改善安老
17. 讓60-64歲的銀齡一族也可享用乘車優惠及醫療券, 並新設銀齡咭,容許年滿60歲人士申請,優惠與長者咭相同。
18. 上調「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的資產限額至80萬及30萬。
19. 將毋須經濟審查「生果金」的受惠年齡下降至 65 歲。
關注青年需要
20. 持續增加資助大學學額, 務求讓所有符合入讀資助學士學位的本地學生, 均有機會升讀本地大學的資助學士課程。
21. 加快落實青年宿舍計劃,同時撤銷入住宿舍需放棄輪候公屋的限制。
22. 在學校加強宣傳國家意識以及「一國兩制」對於香港的重要性, 從培訓教師開始,讓青年人對國家有更正確和客觀的認識。
提升公營醫療質量
23. 加快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並改革海外醫生來港註冊執業的機制, 吸引已獲取專業資格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
24. 儘快興建公營中醫醫院,及儘快將18間以「三方合營」 的中醫教研中心,正式納入公營醫療體系。
25. 推行結腸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篩檢,提高市民對預防癌症的關注, 並把子宮頸癌疫苗注射,納入免費疫苗接種計劃, 加強協助女性預防子宮頸癌。
26. 把更多治療癌症、不常見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新藥及昂貴藥物納入《 藥物名冊》。
改善社區環境
27. 設立「治理蟲鼠專用撥款」,以防治蟲鼠及消除社區衞生隱患。
28. 設立50億元「上坡改善工程基金」, 加快推動上坡地區的升降機及扶手電梯工程。
29. 將「樓宇更新大行動2.0」的支援對象由50年或以上舊樓業主, 擴展至30年或以上的舊樓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