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議員3月20日在立法會大會上就「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動議發言

 

代理主席,過去香港經歷過兩次成功的經濟轉型。回歸後,特區政府早已提出發展知識型經濟,民建聯亦持續要求政府促進產業多元化,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十多年過去,我們看不到政府有制訂完善的產業政策和“到肉”的措施。無論是中產或基層市民均關心經濟發展,因為如果經濟沒有發展,便會影響他們的社會流動,所以,對於政府現在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經委會),民建聯期望經委會未來能夠為香港制訂切實可行而全面的產業政策,以及制訂短、中、長期的發展目標,並且逐步落實。

要檢視香港發展哪種產業,很多議員剛才也提出很多條件,我相信要考慮的有以下的重點:第一,本地市場未來對哪種產業有殷切需求?第二,是否配合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第三,是否符合國際大趨勢?第四,是否屬高增值產業?第五,能否發揮香港的長處?第六,能否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第七,能否創造各級就業機會?

我認為香港有數個產業是具備發展的條件和優勢的,包括科技產業,尤其是資訊科技、醫療科技、綠色科技。此外,在中醫藥、長者服務、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交易方面,我們也有發展機會。科技方面,香港學生的數學能力高,經常在國際比賽上奪獎,同時本港也有很多出色的科研成果,例如高錕博士發明的光纖,造就今天資訊科技世界的新發展;中大研發的無創零風險抽血驗孕技術領先國際;在應用方面,香港創造的iButterfly手機程式打敗百多個國家,取得國際商業大獎,只是政府過去一直忽略科技發展,令這行業無法發展。

香港面對未來人口老化,也需要醫療科技的發展,以電子醫療來說,香港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是領先地區之一,但在過往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也不容許商界參與。我期望政府在未來的發展當中,給予醫療機構和資訊科技產業界更多的發展機會,讓他們共同發展未來的醫療科技,令他們可以持有相關的IP,變成業界的商機。

此外,中醫藥、長者服務和環保產業方面,不論是本地、內地或全球也有需要,香港實在有理由和有條件加以推動發展。代理主席,香港雖然具備發展這些高增值產業的條件,但必須有政府的政策配合才能實現。所以,政府應該增加誘因,讓市場多些參與研發。民建聯歡迎今次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向每間大學的技術轉移部門持續3年提供最高1,200萬元的資助;但是,我們認為金額太少,也忽略商界的參與,我們建議政府簡化程序,縮短審批過程,放寬門檻,讓更多企業可以聯同大學共同申請。

此外,要鼓勵大學進行產品研發,便要調整現時教師和研究人員偏重理論研究,而不重視產品研發的評核標準,令產品研發也能夠獲得肯定和尊重,也要培養更多本地的研發人才。除了提供財政援助之外,政府也應該促進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買賣,政府目前已經開始探討發展知識產權貿易,這是一個好開始。民建聯認為,政府應該為創新企業在融資上提供支援,營造有利於發展為區內重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營商環境,例如政府可以考慮仿效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為創業天使投資基金設立tax credit或不同的稅務優惠等,同時也需要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以及提供知識產權業中介人培訓的持續性措施。

代理主席,發展高增值產業,人才是最重要的條件。因此,香港要有政策吸納國際優秀人才來港,也要增加大學學位數量,讓有條件的學生入讀大學,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提高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基礎。在開發新產業以外,我們也必須鞏固和加強本地支柱產業的發展。

關於旅遊業,我已經不是第一次指出,香港必須設法吸引高消費旅客來港,才能更有效提高旅遊業收益。現時社會正在討論是否要限制內地旅客來港,以及重新檢討本港旅客的承接能力,我認為要小心考慮清楚。第一,內地旅客對香港近年帶來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如果“一刀切”停止內地旅客訪港,便會大大影響本地一大堆依賴遊客生意的中小企的生計。第二,目前全球正千方百計地爭取內地旅客,香港近水樓台,有沒有理由放棄這個市場呢?我想我們要考慮的是,我們的確有需要檢視我們的承受能力,然後要加大力度,完善各方面的配套,包括改善交通、增加酒店、增加景點、增加購物點等,而不是“斬腳趾避沙蟲”般有生意也不做。

我們期望新成立的經委會千萬不要淪為“吹水會”,而是要盡快落實具體的新產業政策措施。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