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城市

聰明城市  
 
 

你有沒有想過在駕駛時只用手上的手機,一按鍵就不用為找車位而煩惱,即時了解目的地附近的車位資訊、更可以按手機App付泊車費?又是否想過坐在家中,就可以用手機處理申請證件、學位等手續?事實上,這些都並非是天馬行空,而是一些聰明城市已經在使用的部分聰明功能了。

「聰明城市」就是結合科技的支援和配合,令政府反應更快、效率更高、施政更透明以及在制訂政策方面吸納更多市民意見,集思廣益,從而建設一個能持續發展的社會。

其實「聰明城市」不是一個新概念,外國某些地方包括巴塞羅那、紐約、倫敦、尼斯、新加坡等都已經在推行「聰明城市」,他們的經驗都證明了「聰明城市」的確便利了市民的生活。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斯市為例,該市政府開放了很多公共資料和下放權力,讓各類數碼化的地理資訊能為政府部門和公眾自由取用。結果該市出現了多個民間自發性製作的GIS網站和流動應用程式,令公眾既能分享社區最新現況和積極推動政府作出相應政策,又刺激了創新經濟活動,而且更大大減低各項成本,好評如潮。其中一個好例子,就是在2013年該地發生一次風災後,有政府植樹專家用GIS資訊製作了一個有關街道樹木受損情況的「Apps」,功能包括報告倒塌樹木位置、為移除倒塌樹木排期、申請聯邦賑災款項、計劃重植樹木等。市民大量用這個「Apps」作出報告,而程式就設計出最省時的處理路線,從而有效改善施政。你試想想,香港每次颱風過後,都會出現大量的塌木、水浸,現時我們要很有耐性打「1823」作投訴,然後待政府逐一處理。但日後只要在家中用電腦、用手機就可以輕鬆報告。這樣的城市管理,不是更聰明嗎?

當然,「聰明城市」的效用不只是報告一下塌木、水浸,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居住的地方規劃得更好。在這方面,新加坡就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對樓宇的分布、座向、高度等均有嚴格的法例規管,而且建設一個社區時就會以系統將附近的人口分布、交通配套、商業活動、就業情況、空氣污染、城市景觀等因素一併考慮。當規劃某個地段以至某幢樓宇時,系統就會自動根據規則和限制來作出適當調整,這樣規劃的城市,自然更能平衡社會的需要。如果香港的社區規劃都可以做到這樣,並鼓勵採納民間所提供的各種創新意念和計劃,從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相信大家都會更喜愛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我與一些科技界的朋友已經成立了「聰明城市專家小組」,希望推動香港建設「聰明城市」的工作,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

聰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