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梓村——再生的鹽田與鄉村活化

鹽田梓村——再生的鹽田與鄉村活化  
 
 

在香港的歷史博物館中,有一系列的展品是講述有關香港人以前曬鹽的歷史。你是否想過在現今的香港社會,仍然有運作中的鹽田?答案是有的,就在西貢的鹽田梓。

鹽田仔是位於西貢內海的一個半島,它的風景未必是西貢海島中最優美,但它真正的魅力是在於其擁有鹽田梓村的故事,及悠久的天主教歷史。鹽田梓村位於鹽田仔上,距西貢市約3公里,為一條陳姓的客家村落。點解村名叫鹽田梓?原來該村的先祖是廣東觀瀾的陳孟德夫婦。陳姓族人先遷至沙頭角的鹽田,後來再遷到鹽田仔定居,建村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據說,當年開村的先祖,掌握了「水流法」的產鹽技術─潮漲時,海水會由水閘引入鹽田,多餘的由另一水閘排出,鹽田中的海水經風吹日曬,便會產出海鹽。由於鹽田梓村民以墾田曬鹽維生,故順理成章以「鹽田」為村名,而「梓」則指故里,有不忘故鄉之意。在1920前,鹽田梓村仍有生產鹽,但之後可能由於英國政府徵收鹽稅,令製鹽的利潤大幅減少,所以使鹽田荒廢了。

其實鹽田梓村還有另一個名,叫「教友村」。有這個特別的名字原因是:最早於1864年,已經有神父到鹽田梓村傳教和探訪,當中福若瑟神父對鹽田梓村村民影響最深,才半年時間,他已令大多數村民歸信天主。據父老所說,因福若瑟神父曾於海盜來侵時隻身嚇退海盜,令鹽田梓村村民免受搶劫,故村民都將他奉若神明,全部村民甚至因此而信奉天主教,所以鹽田梓村又有「教友村」之稱。村中的聖若瑟小堂建於1890年,歷史悠久,至今曾三度重修,它是全港保存得最妥善的鄉村教堂,在2006年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優良獎」。

這個擁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及中西文化糅合的地方,由於香港二次大戰後經濟低迷,村民紛紛出外謀生,令到村落接近被荒廢,幾乎被世人所遺忘。近年鹽田梓村村民自發地成立了「鹽光保育中心」,負責統籌當地村屋和鹽田的復修,並致力於各種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推動,令這條村落再一次重現活力。現時村中的澄波學校,已改作「鹽田梓文化資源展覽室」,展出鹽田梓村的歷史和昔日村民的生活用具。而耗時十年復修完成的「鹽田」更可以讓大家了解過去村民曬鹽的情況。「鹽光保育中心」定期在島上舉行導賞團、講座,讓市民可以認識香港的鄉村文化,及過去的鄉村生活。而島上的教堂每年在天主教的節日時,都有進行彌撒。大家不妨去感受一下島上獨特的宗教氣氛。

如果想了解更多鹽田梓的話,可以瀏覽以下的網址:http://www.yimtintsai.com/

鹽田梓村——再生的鹽田與鄉村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