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旅客提高承接力

 


疏導旅客提高承接力 


自2003年,內地與香港實施了CEPA,包括「個人遊」計劃後,內地旅客到港遊覽消費的人次逐年增加。去年全年本港到訪旅客達5400多萬人次,當中七成半都是來自內地。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經濟支柱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4.5%。僅僅「個人遊」在2012年便直接為香港帶來逾260億元的增加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1.3%,更創造了超過11萬個就業職位。不過,由於地少人多,大量旅客訪港,導致本港承受旅客的能力備受考驗,居民的日常生活亦受到明顯影響。以去年的統計數字計算,不過夜內地旅客佔內地訪港旅客總人次的比重高達58%,這些內地旅客來港的目的主要是購物,當中大部分更是透過「一簽多行」來港的深圳居民。由於往返方便,因此他們購物的範圍,已由過去的高檔消費品擴展至各類日常用品以至街市菜,交通路線較短的新界區尤其是北區,情況最為明顯,原只設計為區域性用途的設施,亦出現負荷過重,而且物價飆升等問題。

多方提升接待能力

 

面對目前本港在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上出現瓶頸,加上預計未來十年訪港旅客會增至超逾一億人次,故此,無論從短、中、長期而言,當局均應設法提供配套及景點規劃,改善本港旅遊設施,以擴大本身旅客容量。針對有關問題,民建聯去年9月已向特區政府建議,除了發展機場島北的商業中心區以服務來自珠三角西部的旅客外,香港有需要在接近港深邊界———落馬洲南發展另外一個商貿購物中心區,以服務來自珠三角東部的旅客,包括深圳「一簽多行」旅客。這商貿購物中心須配合便捷的鐵路及道路交通網絡,以疏導分散旅客。

 

此外,政府應積極增加本港酒店房間數目,以及發展更多新旅遊景點。同時,為了吸引更多旅客過夜留港,提高香港對海外與內地的中產階層和商務會展旅客的吸引力,政府亦應舉辦更多大型體育及文化藝術活動,以及加大力度發展香港成為郵輪母港,改善大嶼山各景點之間的交通接駁能力,以吸引更多高增值客群來港旅遊,增加本港旅遊收益。只有盡快擴容增量,令本港經濟以及就業市場進一步受惠,才能有效化解兩地民眾之間的矛盾。

 

近期有網民及團體持續在遊客區針對內地旅客發起「驅蝗行動」,我們強調,這種不理性、不文明的趕客舉動,已經損害了香港多年來辛苦建立的「好客之都、購物天堂」的國際形象,亦只會傷害香港與內地民眾之間的感情、關係,最終受損的仍是香港本身的整體利益。

 

摘自 香港商報 | 2014-03-12 報章 A06 | 香江評論 | 建評 | By 葛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