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粵劇文化 發展高增值旅遊



推動粵劇文化 發展高增值旅遊 

許多人都知道我是IT人,而且又熱愛潛水攝影和到處探險遊歷,性格好動外向,自然以為我是一個比較西化的人。所以每當我告訴別人我其實非常熱愛中國文化,還特別鍾情欣賞中國戲曲,尤其是粵劇,他們往往都會「大跌眼鏡」。

粵劇歷史源遠流長,源頭可追溯至十六世紀明代嘉靖年間,主要盛行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是廣東地區主要戲曲劇種,也是珍貴的廣東文化遺產。

在1930及1940年代,薛覺先和馬師曾演出傳統粵劇的同時,還編撰了不少嶄新的劇目,在不論劇本、服飾、音樂、舞台美術和演出方式上,在保存傳統粵劇精華的前提下,引進隨時代發展的變革創新,令粵劇藝術大放異彩。另外,二次大戰前後,大批粵劇人才移居香港,名伶輩出,加上粵劇電影的吸引力,以及「香港八和會館」於1953年成立,積極推動香港粵劇,令粵劇藝術能在香港蓬勃發展。而香港粵劇也如其他地方的戲曲一樣,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藝術,富濃厚的本地色彩。

香港政府近年從善如流,比較積極推動粵劇發展,除了資助小型戲曲藝團及成立「學校戲曲教育計劃」、訂定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天定為「粵劇日」外,還於2009年聯同粵、澳兩地政府透過中央政府遞交申請,成功把粵劇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演藝學院去年更開辦全球首個戲曲藝術學士課程,為有志學習和研究戲曲的學生提供入門課程,提供更多戲曲文化研究,發掘有天分潛質的人才成為出色的表演者,讓珍貴粵劇文化傳統繼續傳承。

我經常帶訪港的外國朋友去「睇大戲」,他們雖然聽不懂戲曲內容,但也無礙他們欣賞粵劇豐富多姿的藝術性,除了唱功、奏樂、舞蹈外,還包含文學、歷史、民間故事、傳統神話、武術和抽象的「做手」及「身段」等藝術,使他們嘆為觀止。事實上,每個地方的戲曲表演文化不單止能凝聚當地人的文化及身份認同感,也可以吸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當地的傳統藝術產生更深入的認識和興趣。例如不少遊客到訪阿根廷,必然會去欣賞原汁原味的探戈舞文化;也有人會一擲千金,到意大利好幾個城市的有名歌劇院「睇意大利大戲」(Opera);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舞(Flamenco)表演也每年吸引了多不勝數的舞迷到當地旅遊。

既然香港政府打算大力保存、鼓勵及推廣粵劇這個富於濃厚本地特色文化的藝術,又適逢近年流行「中國熱」,許多外國人很仰慕中國文化,我們應該好好把握時機,發揮創意,積極從規劃及策略上著手,發展「粵劇文化旅遊」,結合我們原有的美食及優質服務優勢,為旅客提供更多元化、更難忘的體驗,增取全球高質旅客。

我知道政府正與八和會館合作,計劃在油麻地戲院設立粵劇體驗場,讓新晉粵劇人才累積表演經驗之餘,也順道向外國旅客介紹傳統粵劇藝術,這是值得社會各界支持的。我期望香港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粵劇文化表演場地,提升粵劇文化的地位,在推動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亦著力吸引高消費過夜旅客,為本地旅遊業創造更大的商機。摘自 成報 | 2014-05-05 A11 | 人生•生活 | 帆心看世界 | By 葛珮帆

摘自 成報 | 2014-05-05 A11 | 人生•生活 | 帆心看世界 | By 葛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