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水晶球論」推卸責任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表示,政府「沒有一個水晶球」,難以準確估計科技發展的速度,不可確定未來勞工市場發展,而在經濟過渡期間,本港部分年齡較高、不具備新工種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勞工或失去工作。
羅致光「水晶球論」其實是「卸責論」,特區政府在人力市場發展及預測的表現不佳,對科技發展衝擊更是後知後覺,政府多屆高層均不重視科技發展,令本港科技發展明顯落後其他地區。實際上科技發展早於廿多年前,其對勞動市場的衝擊,當局無可能今日才知。
在當前以創科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為主軸的全球博弈中,香港若不加快步伐發展創新科技,自身競爭優勢將面臨消失。
政府一向較為重視大學的基礎研究,而忽視中下游應用研究的需要,院校對知識成果轉移發揮不足,形成香港科研往往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落實成為產品的卻十分有限。
政府應再加大實質的經濟誘因,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研發,推動產業創新。政府可考慮推出研發、設計及營造品牌開支享有更多稅務折扣優惠,令企業更有動力從事具備商業價值的研發、設計及建造品牌工作。
香港科研人才的比例相對西方亦較低。香港家長只鼓勵子女唸商科、法律、醫學,由於長期缺乏優才生唸數理學科,香港現在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人才嚴重不足。面對未來大數據年代,香港如果持續缺乏科研人才,將難以取得突破。
香港應在不同教育領域上,配合科研的急速發展。教育局應更新科學、科技及數學課程,加強師資在職培訓,讓教師提供更多相關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意與潛能,積極培養各類科技人才,亦應提供更多各行各業科技應用的再培訓計劃,以應對全球急速的經濟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