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新措施新思維減排

仗義執言:新措施新思維減排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早前表示,香港每年人均碳排放量達到五點七公噸,如果全球的生活模式與香港人相近,需要二至四個地球才能夠支撐,以2030+香港氣候行動藍圖要求,本港每年人均碳排放量要由目前的五點七公噸減至三點三公噸。然而此目標僅為階段性目標,減排應該多管齊下,但政府只着力改變發電組合,減排進度將大為落後,令人對能否達致減排目標感到悲觀。

目前全港有一半用燃煤發電,目標明年年底將燃煤發電比例減至兩成,望二年全面淘汰。但當局忽略運輸及節能方面的減排工作,交通環保政策落後,沒有大力推動電動車,連最後三輛受資助的電動的士亦變為私家車,另外,石油氣小巴將會停產,或會轉回使用柴油小巴,導致空氣污染惡化,那麼要達成二年的減排目標,勢必難上加難。

跟我們一河之隔的深圳,道路上早已行駛着藍綠色車身、黃加綠車牌的純電動公交車。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公交處科長鄭靜宇表示,在深圳城市內部,純電動公交車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年度減排量相當於近十個深圳梧桐山風景區綠色植物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筆者今年二月在立法會提出質詢,指出電動車普及化有助於改善空氣質素,以及藉減少碳排放減慢全球氣候暖化,要求政府告知有否新措施支持運輸業界大規模改用電動商用車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書面答覆諸多推託,但是,深圳能,香港為何不能?關鍵是政府能否下決心採取新措施推動電動車發展。

除了推動電動車發展之外,當局亦可以透過發放更多交通津貼,鼓勵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碳排放。當局更可採取新思維,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進行環保協作,於內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再供電給香港,提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