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制度創新港須急起直追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二十一次會議日前在廣州舉行,雙方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一九年重點工作,涵蓋跨界基礎設施建設、通關便利化、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青年交流合作等共七十項內容。雙方亦達成八項重要合作成果,包括香港機場三跑填海計劃海沙供應、扶持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等。與此同時,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港澳居民由今年十月起,憑回鄉證可以享受逾三十項公共民生服務便利。
這些推動經濟發展、便利民生、加快大灣區融合措施的公布,採納了包括筆者所屬政黨在內的香港社會各界的許多意見和建議,充分說明中央認真聽取港人的聲音和意見,不遺餘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早前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聚焦香港長遠發展,為香港發展創造「新空間、新動能、新福祉」,為香港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特區政府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重點,要積極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訊息的流動更為暢通,其中的關鍵就是通過制度和機制創新突破阻礙,這可以為大灣區一體化拆牆鬆綁,開放雙向互惠達致雙贏。
國家主席習近平一七年到香港視察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不要墨守成規」。香港是大灣區其中一個四大核心城市,對區域發展有重要的角色。特區政府須提高參與度及效率以融入大灣區發展,不要墨守成規,要發揮和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在大灣區的組建和國家未來發展中擔當積極的角色,充分體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相對中央與廣東省積極通過制度和機制創新突破阻礙,本港在這方面比較遜色,必須急起直追。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