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海創傳奇,中國人的驕傲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任務返航,美麗女飛航員在太空講課的一幕,經傳媒廣泛報道後,讓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現在很多小朋友也了解到水滴在無重狀態下的漂浮與張力表現,這次太空實驗引發了很多年輕人對科研學習的興趣,對國家栽培未來科研人才意義重大!

其實,中國的領先科研成果,除了飛天之外,還有深潛下海,同創傳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神十升空期間,同樣在深海下潛方面取得超卓的成績。而今次深潛任務,最值得香港人驕傲的是,浸會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邱建文也有份參與其中。蛟龍號在首四次載人下潛已成功採集到大量冷泉區的生物和礦物樣本,包括蜘蛛蟹、貽貝、毛瓷蟹、冷水珊瑚、碳酸鹽和保壓冷泉水等,高清拍攝顯示的絢麗海底生物,實在令人鼓舞。一百多天的試驗航程,深潛四千米,對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進行調查,科研團隊努力對保育海洋生態作出的貢獻,是值得我們鼓掌的。

這亦令我回想起,三年前參與組織來自十多個國家五十多人的專家團隊,前往南極進行為期十九日的冰潛考察,在攝氏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環境,單是穿着厚厚的一層又一層的潛水衣,還要揹着非常沉重的潛水和攝影器材進行冰潛,真是少一點體力及意志力也不行。十九日大風大浪的海上生活十分辛苦,不過,當大家看到畢生難忘的壯麗南極景色和海底世界,都感到再艱苦都是值得的。

旅程結束的時候,那些曾經在途中埋怨為何要自討苦吃的團友們,卻倒過來不停地讚嘆這是其人生之中最不能錯過的一次旅程。

每次翻看我為記載該次冰潛活動而編寫的《南極行》,欣賞可愛的國皇企鵝和小海獅的照片,總會憶起當日的團隊,沒有大家同心合力的團隊精神,宣揚保育的南極行便無法實現。其後藉着多場攝影展、學校和社區分享會,讓保育環境生態的訊息得以傳播,便是整個團隊付出努力的最大鼓舞。

我們上一輩的小時候可能無法想像可以去南極冰潛,甚至成為航天員或海底深潛的科學家,但這一代的香港人,擁有面向世界背靠祖國的優勢,不但能夠見證國家強盛的科研成果,更有機會親身參與科研項目。所以我們的年輕人要把握機遇,不要再埋怨沒有機會,今天的機會其實更多更廣,只要放眼神州及世界、敢於夢想、努力拚搏、不怕輸、不斷努力,你,有一天亦可以創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