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鯊魚,救救鯊魚

認識鯊魚,救救鯊魚 

也許是大白鯊的電影太深入民心,導致我們對鯊魚的形象都定了型,以為所有鯊魚都係兇殘、可怕的,但事實上攻擊性較強的鯊魚就只有大白鯊、鼬鯊和公牛鯊,其他大部分的鯊魚都是溫馴及不會攻擊人類的。

鯊魚可以說得是活化石,牠們見證我們進化的歷史。牠們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超過四億年。積累了四億年的進化智慧,鯊魚在某些方面比我們還要優秀得多。如牠們的嗅覺可於高達1萬加侖的水內測到一滴血、視覺構造跟貓相似,在微弱光線下亦可以看得清楚,加上鯊魚更比人的五感多一種第六感官,能識別生物電子信號,所以鯊魚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仍能識別生物的位置。

此外,鯊魚處於海洋食物鏈中的最高位置,在海洋裏扮演很重要的平衡角色。對維持其他海洋魚類數量起重要的作用,如鯊魚減少的話,將會導致其他魚類的數量上升,進而使扇貝、蛤蜊等能夠潔淨海水的生物數量下降。多份研究調查顯示,如大量捕殺鯊魚,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為何鯊魚會遭到大量捕殺?原因有幾個:第一,在東亞國家的飲食傳統內,鯊魚身上的魚翅是一種珍貴的食材,在一般的宴會中用來招待貴賓之用,近年中國人民對魚翅的需求大增;第二,現時不少漁船都用拖網的方式捕漁,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誤捕鯊魚的情況。鯊魚與其他的魚類不同,生長及成熟十分緩慢。鯊魚並不是每年都繁殖,產量小但妊娠期長,有些種類妊娠期約20至22個月,而最長的則需3.5年。許多鯊魚都在發育成熟前就被捕殺,所以鯊魚群的生育速度根本趕不上被人類捕殺的速度,因而無法在繁殖數和捕殺數之間取得平衡。

多年來,我一直與其他關注鯊魚保育人士,在不同的領域上推動鯊魚保育的工作。在2010年時我曾到巴拿馬群島近距離拍攝鯊魚生態,回港後就曾多次舉辦攝影展,並在這兩年間到全港50多間中小學進行講座,在2011年亦招募了1000名學生為護鯊大使,藉此希望不同年齡的朋友都可以關注鯊魚保育和不食魚翅。可喜的是,在不同的有心人共同推廣之下,魚翅的入口量現時逐年下降。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魚翅產品入口及轉口量數據,2013年入口香港的魚翅產品量,由2012年的8,285.1噸下降至5,412.2噸,跌幅高達34.7%,而轉口量數字亦由2012年2,428噸下降至2,003.7噸,跌幅亦達到17.5%。而轉口至中國的魚翅產品量亦出現明顯減少。相信大家現時去飲宴都會發覺到,已經開始少了魚翅的供應,這證明了市民的觀念正逐漸改變。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要繼續推廣鯊魚保育及不食魚翅的教育。有部分鯊魚物種已經到了瀕危的邊緣,牠們的未來就操控在我們的手中,希望大家都可以多點認識鯊魚,以及保護牠們免受絕種的威脅。

 

成報 | 2014-11-03 A10 | 人生·生活 | 帆心看世界 | By 葛珮帆

成報 | 2014-11-03 A10 | 人生·生活 | 帆心看世界 | By 葛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