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

機械人

一講到機械人,你可能認為是未來科技,只能從電影和卡通片中看到,如大家熟悉由阿諾舒華辛力加飾演的《未來戰士》、《多啦A夢》中的機械貓多啦A夢、《IQ博士》中的小雲、《機動戰士》中的高達、或《大英雄聯盟》中的機器人醫神Baymax。

其實,今天機械人科技已經在我們身邊,並非遙不可及。在西歐和北美,尤其是汽車、飛機、家庭電器和許多高科技生產工業很多工序都由智能機械臂智取代人手。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提電話都有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所以能和你簡單對話;無人航拍機、自動吸塵機和抹窗機,都具有人工智能功能,還配備了遙控和感應器,可按照用者預先給予的指令行事,或根據現場情況而改變運行模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方便。更有仿真人機械人,最新的更加上人工智能,成為新一代的情感機械人。

機械人科技需要整合機械工程、人工智能、感應、識別、聲控、遙控等各項科技,所以研發產品需要面對很大的挑戰,但同時其需求和發展空間亦無限大,而香港的機械人技術發展已經有一定基礎,只要有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動,必定能做出好成績。我早前出席了在香港科學園舉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現場設有多個置展館及攤位,展出來自本地大學、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創新科技發明及科研成果,許多涉及應用智能機械人技術。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百分百由本地發明家李少麟研發的「必飛越障椅」(B-FreeChair)。李少麟雖然從未修讀電機工程項目,但對創新科技充滿了期待,憑自己的堅持和毅力,通過「創業培育計劃」,構思並成功生產「必飛越障椅」。B-Free Chai與市面上其他電動輪椅不同,它具有全自動爬梯電動功能,能自動因應梯級的斜度、高度及深度,自動修正,做到真正拾級而上。除此之外,B-Free Chair更添備獨特站立模式,能讓坐位自動升高,令使用者方便與站立人士溝通,亦可擴闊視野。香港現有約16萬位殘障人士及90萬位長者,當中超過10萬人須以輪椅代步,相關智能機械人技術不但可以幫助他們穿越障礙進出社區,還可提高其生活質素,國際市場可謂無限大。

如今,愈來愈多醫院的醫療設備都有應用智能機械人技術,如在手術室使用智能機械臂幫助醫生完成複雜的手術,在病房採用智能測量工具幫能夠助護士監測病人,相關技術不僅可以減少醫療人員工作的壓力,也有助於病人康復。輔助機械裝置,如病人能套上身上的輔助機械裝置,便能讓他自行移動和活動,無需別人協助。隨着人囗老化,機械人技術亦有助長者擁有更優質和更方便的生活。

智能機械人科技和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密切的關係,它能提高我們的生產力及整體生活質素,所以我期望創科局的成立可以帶領政府,官、產、學、研各方面配合,推動及支持相關研發,讓香港成為機械人科技領先的智能城市。

文:葛珮帆

葛珮帆,立法會議員, 十大傑青、IT人、沙田民選區議員、潛水教練及攝影師。愛探索, 曾遊歷50多個國家200多個地方,包括到南極冰潛及到海底拍攝鯊魚。

2015-12-07 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