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

冬大過年   

 

「做冬」,相信大家對這個節日一定不會陌生。每逢冬至,父母一定會提大家要早點回家,重視程度比農曆新年更重要。年年「做冬」,你又對「做冬」知多少?

冬至本身是中國24氣節的其中一個,24氣節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觀察天文、氣候、農作物生長等情況所劃分。當中冬至是指全年(北半球)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而且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一天。當冬至過去之後,日短夜長就會慢慢重新變回日長夜短,白天時間變長,同時陽氣回升,冬天轉到春天,是節氣循環的開始,故古人認為冬至比過年更重要。

古代中國對冬至十分重視,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都會有慶祝的活動。由於冬至重要,因此不少皇帝都選擇會在冬至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中國由於以農立國,作物的收成與天然氣候有密切的關係,故人們對大自然多抱敬畏之心,人們相信地震、洪水、旱災等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人類做錯事而上天作出的懲罰。為求上天的原諒,所以人們需要祭祀上天,祈求平安,而皇帝被認為是上天的兒子,故代表天下百姓向上天祭祀。祭天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山神、雷神、雨神、風伯等。

皇帝以祭天「做冬」,那麼平民百姓又怎樣「做冬」?在過去,媳婦會在冬至前為公公、婆婆造新的鞋襪,待冬至的早上送給公公、婆婆,寓意「履長」,即長履景福,表示孝心。現時這個傳統已慢慢消失了。飲食方面,不論過去與現在,我們的習俗都是大同小異,都是在晚上一家人團聚吃飯,但北方人與南方人所吃的食物有少少不同。北方人在冬至大多會吃餛飩,這習俗早於南宋時已經流行,但為何要吃餛飩?相傳餛飩的出現是源於漢代的匈奴,當時匈奴不斷搶劫漢朝的邊境,漢朝人民對他們的領袖渾氏和屯氏十分痛恨,故用麵團包裹肉餡料,以「渾」、「屯」兩字取名「餛飩」,目的是為求早日平息戰亂,百姓在冬至吃餛飩是帶有祈求平安的意思。而南方人,則流行在冬至吃湯圓,當中寓意團圓、圓滿的意思。從以上可見,中國人不分南北,在「做冬」的時候都希望一家團圓、祈求平安。

雖然香港人平日工作繁忙,但大家記得冬至時回家與家人「做冬」,暫時放下工作,最好也放下手機,好好享受一頓晚餐,吃寓意一家團圓的湯圓,一同渡過冬至這個溫馨的傳統節日!

文:葛珮帆

葛珮帆:十大傑青、IT人、潛水教練及攝影師。愛探索,曾遊歷60多個國家,包括到南極冰潛、到海底拍攝鯊魚及到非洲保護大象。愛服務,修畢婚姻與家庭治療碩士,2012年當選新界東立法會議員。

2015-12-21 冬大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