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虛假「民調」成政治工具

仗義執言:虛假「民調」成政治工具

為了貶低特首選舉的認受性,從第一任特首選舉開始,就有人利用不同的民調進行輿論戰。在調查過程中魚目混珠,將「意見投票」(Opinion Poll) 當成「民意投票」(General Vote)。

意見(Opinion)與民意(General Will)不同,前者是人們對某一事件的看法表示「意見」。「意見」如流水,分秒不停,因此學術上對於設計問卷調查的工作非常小心,尤其是設計問題時用字要絕對小心,避免使人被誤導,否則得出來的所謂「民意調查」不過是政治工具。

一踏入選舉,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民調。但事實上,不少民意調查的可信性及公信力都十分存疑:一是有明顯的預設立場和觀點,提問有引導性;二是對調查對象有篩選,通過對抽樣的操控,從而得出想要的結果;三是玩弄「逆向投票」詭計。以今次特首選舉為例,對比坊問不同的民調,各候選人的支持度都不同,但都差距不遠。但有部分的差距卻極大,令人感到質疑。

民意調查貴乎科學化及誠實,如果以誤導、引導等方式去營造自己想要的結果,民意調查的價值何在?每次選舉都會出現這類有傾向的民意調查,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以輿論打擊某些候選人。

《基本法》明確規定特首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選委會內共有四大界別,均有廣泛代表性。因此選舉委員會選舉出來的結果,便是港人「多數民意」的決定。至於「意見調查」有多大參考價值,有時單看調查機構的背景,就知道只是政治陷阱,毋須認真對待。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