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馬鞍山歷史的「鞍山探索館」

見證馬鞍山歷史的「鞍山探索館」

香港的歷史文物資源豐富,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有關歷史建築的保育政策,並推出了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除政府推動外,民間團體亦有自發的活化歷史建築的計劃。今次我為大家介紹的「鞍山探索館」,就是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活化修復而成的。這裏集歷史、宗教、自然於一身,絕對是一家大小假日的好去處。

今時今日的馬鞍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超過20萬人口的社區,誰想到政府發展馬鞍山新市鎮前,這裏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鐵礦場?在二十世紀初,時人已發現馬鞍山含有磁鐵礦,但直至二次大戰後,鐵礦場才正式有大量的投產,但到八十年代,由於通貨膨脹,港元貶值令成本上升,國際礦砂價錢又追不上,礦場收支不平衡。加上政府要發展馬鞍山,而政府的賠償亦相當可觀,所以當時營運礦場的大公洋行就選擇將地賣給政府,於1976年結束了馬鞍山礦場的歷史。據學者研究發現,當時礦場養活的人口多達數千人,支撐當時馬鞍山附近地區的經濟。這樣的歷史,你知道嗎?在「鞍山探索館」中,你就可以探索昔日礦場的歷史發展,了解礦工的生活,發掘馬鞍山的另一面。

可能你會奇怪,為何香港信義會與馬鞍山鐵礦場拉上關係?原來香港信義會在1952年就在馬鞍山鐵礦場附近興建了一所座堂式禮拜堂—恩光堂,在鐵礦業蓬勃的年代,恩光堂一直為礦村居民提供救濟、教育、醫療、生活援助等。見證昔日鐵礦場的歷史。自鐵礦場結束之後,恩光堂就改建為信義會靜修中心及恩青營地,後來由因嚴重的山泥傾瀉,於2003年起停止運作。現時,改建為探索館後,可以在當中了解到恩光堂昔日信義會在馬鞍山的服務,從教會的服務中了解到馬鞍山昔日的社會面貌。

事實上,在當時的馬鞍山已經是一個擁有豐富人情味的社區。當年雖然環境艱難,但有不少熱心人士不介意「長途跋涉」到馬鞍山進行服務社區的工作。如今年75歲的裘渝珠老師,在1961年至1963年時就曾在馬鞍山信義學校任教,教授音樂科。在裘老師口中得知,當時的學校只有幾十人上課,可能由於人數不多,故用複式教學方式,即將不同年級的學生編配到同一班,但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節課裏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以信義學校為例,就將三年級和五年級編配到同一班,而四年級就與六年級一班。這些經歷都有助我們認識馬鞍山過去的點點滴滴。

在「鞍山探索館」中,除發掘馬鞍山鮮為人知的歷史及宗教的一面外,你還可以參加主辦團體所舉行的自然導賞團,發掘馬鞍山獨有的天然資源,欣賞馬鞍山的礦石和植物,同時亦可參加特色的露營活動、野外歷奇挑戰項目及戶外學習教室等。

香港的歷史文化深厚,近年香港人的保育意識增強,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歷史建築得以活化,轉化成如「鞍山探索館」般有教育意義的地方,教曉我們的下一代香港的繁榮穩定不是一朝一夕所建成,是由幾代人的汗水辛苦建來,在看過前人的崢嶸歲月後,更加珍惜現時擁有的一切。

 成報 | 2015-02-23報章 | A06 | 人生·生活 | 帆心看世界 |

成報 | 2015-02-23報章 | A06 | 人生·生活 | 帆心看世界 |